《官庄村史馆》布展文案10月本
执笔:元辰 周士华
【馆名】
官庄村史馆
【浮雕】
官庄村史展
官庄集市风情图
前言
青山绕城郭,碧水润家园,橘红云天丽,林茂藏洞泉。
官庄,是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城郊村、东方水电之都宜昌城区的后花园,宜昌城市饮用水源保护中心区。伴随宜昌市、夷陵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,官庄村进入湖北省综合发展样板村建设的快车道。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、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、湖北省卫生村、湖北省宜居村庄、湖北省绿色示范村、宜昌市最美乡村,焕发着熠熠光彩。
官庄有记载的历史600余年,经历了旧社会贫穷苦难和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洗礼,又经历了翻身解放的喜悦、改革开放的巨大进步,也经历了“文革”和“大锅饭”体制的折腾,可谓有忧有喜、有苦有甜,历史记忆犹新,精神财富厚重。
官庄山水秀丽,人民勤劳,区位条件优越,发展机遇良好。为弘扬官庄人民勤劳勇敢、爱土爱乡、开拓进取的历史精神,传承历史责任,激发创造热情,特开办官庄村史馆,抚慰既往,团结一心开创未来。
【导视图,公司绘制】
一 村史沿革
村名起源
相传明初洪武二年大 “调凡”(移民),从江西移民填湖北,从湖北移民填四川,调凡中江西鹜源人落户今官庄一带。因官庄地形与鹜源十分相似,都是小盆地,有小溪环绕,而鹜源建有一座官窑叫官庄窑,为纪念本次迁徙,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之情,将新居地取名官庄。
基本村情
2012年末,全村国土面积42.3平方公里,辖5个村民小组,44个自然组,1873户,6050人。耕地面积314.7公顷,柑桔面积672公顷,其他(干果)小水果面积20公顷,水域面积57.5公顷,林地3390公顷,森林覆盖率68%。村内有粘土、石灰石、硅矿石、铁矿石等,储量14063万m3。
区位资源
官庄村中心距夷陵区人民政府驻地15千米,四邻与龙泉镇法官泉、万家畈、罗家畈村,小溪塔街道仓屋榜、岩花村,游路岗、桂花园柑桔场,鸦鹊岭新合村,长江中下游柑桔示范场,黄花镇军田坝、背马山村相邻。村域地形东北高西南低。东北部属半高山地区,海拔约450米左右;西南部地势平坦,形成官庄平地,海拔约130米左右。
官庄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
位于村中心区槽子榜。原宜昌县在1965年8月兴建,1966年4月蓄水。总库容1560万立方米,通过两条全封闭式管道向宜昌市城区及小溪塔城区供水。 2006年5月,市政府行文划定“官庄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”,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。
蜘蛛洞
位于官庄村三组(原蜘蛛洞村)。属石灰岩溶洞,长2200米、宽30米、高25米、顶厚350米,约四层。有清流从洞中流出,常年恒温,最宜避暑纳凉。
风洞河
位于官庄村五组(原风洞河二组)公路边的保坎内。
建制变迁
民国初期,属大泉铺管辖,与峰溪铺、咸池铺、双泉铺相邻。
民国23年(1934)至解放前夕,属峰溪前、后铺合并的峰溪乡管辖。
1949年3月宜昌县人民政府成立,全县设10区,官庄属四区管辖。
1952年9月设杜家河、五行山、官庄三个乡。
1955年10月拆杜家河乡并官庄乡,辖背马山、风洞河、二郎坪、杨家院、官庄、王家冲、尤家河、岩花、笑话岩9个行政村。
1958年1月撤区成立小溪塔人民公社,官庄乡改为管理区,所辖九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。
1975年11月撤区并社,全县设19个公社,官庄改为管理区,属张家场公社,共辖八宝山、官庄、杨家院、风洞河、蜘蛛洞、大湖坪、白鸡坳、屈家岗8个生产大队。
1984年2月恢复区乡建制,官庄改为镇,属张家场区管辖。
1987年撤区并乡,全县设20个乡镇,张家场区撤销,官庄办事处并入小溪塔镇。
2001年撤县建区,小溪塔镇更名街道办事处,官庄改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直接管辖。
2003年2月村组规模调整,官庄党总支工作组原辖8村并为4村。
2005年9月村组规模再次调整,原八宝山村划归岩花村管辖,将官庄、杨家院、大湖坪、风洞河合并为官庄村。
班子建设
现任领导班子成员
张春伟 党总支第一书记 (街办挂职)
肖永才 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
赵宝志 村委会副主任 党总支委员 村委会委员
任贤华 会计 党总支委员、村委会委员
江 琴 妇联主任 党总支委员
杜金兰 劳动协管员
杨振军 治调主任 村委会委员
王宏声 办公室主任 党总支委员、村委会委员
闫 潇 团支部书记
现辖原各村历届领导班子主要成员
官 庄 |
罗德锦 杨家新 周富财 周贵珍 杜世全 廖世凯 杜世英 习永忠 肖永才 李道发 李圣发 汪家成 习诗文 廖世凯 王宏声 曹金运 习永贵 魏志芳 习长敏 赵宝志 |
杨家院 |
李世俊 杜阳凤 王家宏 王家志 习永早 宋永发章道成 辛本金 章永发 孙万堂 习雪娥 赵世方 李结才 蔡宏忠 肖永才 |
蜘蛛洞 |
许明早 张延发 周永勤 周永满 许伦忠 高先明 张年书 宋发远 胡兆新 刘义林 任贤华 |
大湖坪 |
杜仕纯 杨文海 黄茂丰 朱昌金 王凤梅 张伦强 杜杨文 赵成银 苏明清 陈维州 杜仕发 施福远 官大贵 苏德宏 杜元辉 闫大忠 朱大贵 朱昌金 陈 俊 朱吉平 |
白鸡坳 |
张继本 刘永喜 刘永祥 陈学文 施林远 施久春 王凤权 杨治明 张继海 习长平 |
屈家岗 |
施传友 施久龙 李阳新 袁启先 江维涛 郑世贵 王家兵 郭南山 施达三 刘廷远 施西祥 江维涛 王恩高 郭宏海 施军远 施礼远 郭忠远 |
风洞河 |
陈国才 张虎臣 程开武 张世圣 向家桂 王灯远 黄大荣 张长华 杜扬平 施久志 辛本德 张虎臣 向良宝 叶有才 李家学 张世秀 赵春生 李道敏 朱德志 |
二郎坪 |
杨继安 李家修 |
历史遗址
官庄村有五行山、金钟诗等佛家遗址,风洞河白莲教遗址,陈家岗、五行山抗战遗址,宜昌市东商大道遗址,鸦官铁路及官庄火车站遗址,宜昌县矽石矿、日用化工厂、宜钢炼铁厂等工矿遗址,湖北省短期学校、宜昌县农机学校、成人中专等教育遗址。成为许多人重访怀旧、寻访先辈足迹的好地方。
发展变迁
民国前(1911年前)
1871年向大忠在风洞河开药铺行医,五辈人从医至今。
民国时期(1911-1949)
官庄场是个自然集镇,月逢单日赶场做生意,叫赶单集。集镇上有杂粮行、棉花行5家,榨坊2家,铁铺1家,馆子9家,杂货铺15家,猪牛行2家,浇烛行1家,酿酒坊3家,柴火交易点1处。
民国时期,许旨湘、周诲堂、习湘涛、施乐亭、施海东、毛良臣、袁上先等先后开办私塾。其中在许旨湘周明典家许旨湘达17年,
民国24年(1935)县立第七初级中学设李家祠堂,民国26(1937)年更名官庄初级小学。
1940年宜昌沦陷,日军占领龙泉铺、峰宝山、万家畈、秦家河。
1941年6月,任水亭夺枪击毙日军坠机飞行员,日军疯狂报复,烧毁官庄全村房屋,屠杀20多名村民,强奸妇女15人。同年中日双方在五行山、官庄、风洞河、屈家岗一带激战,双方伤亡惨重。同年“省立短期学校”从宜昌城迁往二郎坪庙内。
民国33年(1944)峰溪乡中心小学设李家祠堂,民国36年更名“中心国民学校”。
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。下半年,刘干、周端培、王来甫等到风洞河开辟游击区。
1946年背马山(含风洞河)党支部成立。
1948年恶霸张斗山在官庄被枪毙。
1949年宜昌解放。
建国初期(1949-1957)
1949年12月官庄成立20多人的文艺剧团。1951年至1952年五行山乡和官庄乡管辖的13个行政村均成立文艺宣传队,宣传土改、斗地主、分田地、抗美援朝等。
1950—1951年土改,各村成立农会,划定阶级成分,分地主土地财产,对全村57名地、富、反、坏分子实行管制。
1950年宜昌县第八完全小学设官庄,6个班,当年从李家祠堂搬到官庄金钟寺。
1952年创办蜘蛛洞小学、大湖坪、白鸡坳小学、屈家岗小学、风洞河小学。
1953年创办杨家院小学。
1950—1952年全村两批13人参加抗美援朝。
1954年成立官庄联合诊所,开办供销合作社,8月农业社、供销社、信用社合并成立官庄信用分社。
1955年开办官庄粮油收购站、官庄食品所。同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。
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。
社队时期(1958-1978)
1958年官庄矽石矿架设黄金卡至杨家院10千伏线路12千米。鄢家河至杨家院公路(12千米)、黄花至艾家老屋公路(18千米)通车。同年成立人民公社,生产队办食堂,全民皆兵,大办钢铁。宜昌县开办官庄矽石矿。9月动工修建鸦官铁路,1973年6月小溪塔至官庄的13.3千米竣工。
1959年大旱,近乎绝收。
1960年遭遇严重饥荒,4个月靠吃树叶、树皮、野菜保命。
1963年杨家院通电,81户用电照明。官庄联合诊所更名为官庄卫生院,隶属小溪塔卫生院管辖。
1962年至1964年13个大队分别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,自编自演,宣传好人好事、形势政策。
1963年前后八宝山、官庄、杨家院、风洞河、屈家岗、蜘蛛洞、大湖坪、白鸡坳8个村建卫生所(室)。
1965年官庄水库动工修建。
1966年6月“文革”开始,八九月份学校成立“红卫兵”组织,年底各大队成立五花八门的造反组织,基层党组织瘫痪。东风渠上马,公路通到大湖坪。
1969年各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,取代大队管委会职权。
1970年宜昌县革命委员会在官庄开办五七干校。宜钢修通至风洞河公路3千米。
1970—1974年蜘蛛洞、杨家院、官庄分四批先后接受安置 “下乡知青”485人。
1971年小溪塔区连续在屈家岗实施3次人工降雨。
1972年罗家垭至屈家岗公路3公里修通。原官庄大队成立文艺宣传队,学演革命样板戏。
1973年开通小溪塔至官庄客运班车。
转型发展时期(1978-2008)
1978年曾家埫至白鸡坳公路2.5千米修通。
1979年为全村57名四类分子摘帽。11月曹基灿建第一个沼气池。
1980年推行联产计酬制任制。同年,架设杨家院至风洞河10千伏线路6公里。杨家院至蜘蛛洞10千伏线路2.5千米。
1981年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。
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。
1983年架设蜘蛛洞至大湖坪10千伏线路线路2千米、屈家岗至白鸡坳架设10千伏线路1.5千米。
1984年落实首轮土地承包15年不变合同制,给农户颁发土地使用证和合同书。扫盲教育接受验收。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实施。
1988年启动颁发第一代身份证。黄艾公路客运班车开通。
1993年8月开通程控电话,现有程控电话用户690户,覆盖率100%。2006年10月建立手机基站,拥有移动电话3109部。
1993年3月-1994年春,对扩建官庄集镇着手规划设计:集镇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,集镇住户300户,1000人,对面街沿公路而建,与老集镇连成一体,全长1.7公里。
1995年开挖长岭岗板栗基地。修通官庄至长岭岗柑橘场公路2.5千米、长岭岗至风洞河公路2.5千米。
1966年修通罗家垭至蜘蛛洞公路2.5千米。“普六”通过市级验收。扫盲通过省级验收。
1998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延长30年工作。八宝山、官庄、杨家院、风洞河、屈家岗、蜘蛛洞、大湖坪、白鸡坳8个村小学合并为官庄完全小学。
1999年6月接入有线电视320户,覆盖率30%。农村电网改造试点在大湖坪进行。
2000年7月袁世忠安装第一个太阳能,至2012年底有1236户安装。
2002年5月硬化第一条杨家院配电室至长岭岗柑桔场水泥路1.3公里。同年,杨家院饮用官塔供水水源;
2002年6月村民开始用上自来水,2004年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。2004年官庄饮用官塔供水水源;2008年蜘蛛洞饮用官塔供水水源。2013年大湖坪、白鸡坳、屈家岗、风洞河饮用本村泉佛洞供水水源。
2003年将8个村级卫生所(室)合并至官庄卫生所。
2003年完成村级道路硬化14.3千米。至2007年完成村级道路硬化工程55.3千米。
2004年完成第二轮土地延包,落实国家粮食直补、良种补助政策。
2006年九年义务教育实施“两免一补”。
2007年落实移民后扶登记及相关事宜。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申报、登记、发证工作。
统筹发展时期(2008—)
官庄围绕建设“宜昌城郊生态旅游第一村”、湖北城乡统筹发展示范村的目标,统筹发展。立足生态和农业优势,按照“柑橘强村、生态兴村、旅游富村”的发展方向,打造“柑橘强村”,同时努力拓展集镇规模,规范整治集镇面貌,完善集镇服务功能,大力发展城郊生态旅游业。
2008年5月开通宽带,有用户406户。“大学生村官”刘宇到村任主任助理。全村向汶川灾区献爱心捐款3万余元。
2009年宜巴高速征地搬迁任务。
2011年4月在官庄村委会和宜巴小区建第一块1260平方米公共绿地。
2011年完成集镇街道亮化、美化工程。集镇按规划已全部建成,完善配套了水、电、路、通讯、绿化、环卫、文化、卫生、教育、体育、交通等设施,社会事业提等升级。
2013编制夷陵区官庄城郊休闲区建设方案,柑橘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当年开工,当年竣工。启动集镇房屋立面改造和集镇污水管网、管线入地建设工程,鄢官公路步扩建骑行道,黄艾公路扩宽刷黑,硬化组级公路6.9千米。
2014年柑橘文化广场开工建设,集镇公路绿化亮化1100米。中国移动在村建4G塔4个。
截止2014年,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8152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1元。柑桔产量3.3万吨,粮食2744吨,油菜籽180吨。
加工企业12家,主要产品有:片石、各种规格的碎石、农用小型机械、木制成品家、用具、打蜡包装等。农家乐16家。
全村10千伏线路166千米,配电变压器20台套1840千瓦,380/220伏线路160条72.86千米。年用电量970万千瓦时,其中生活用电670万千瓦时;农业用电时100万千瓦时,工业用电200万千瓦时。
全村饮水公用管道110千米,自来水覆盖率达98%。建有1350个沼气池。
村级公路121千米,其中硬化里程102千米。全村56家拥有小轿车,1592户拥有摩托车和大小货车、挖机及客运车。
全村堰塘140口,可蓄水63万立方米;干支渠15条总长25千米;农田灌溉面积790公顷,有效灌溉率80%。
乡级卫生所1个,医务人员2人。村级卫生室3个,其中分室2个,医务人员9人。
小学1所,幼儿园1所,在职教师20人,在校学生128人,在园幼儿140人,幼师8人,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%。
全村5930人参加新农合,参合率98%。1220人参加社会养老统筹,2799人参加新农保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3‰,计划生育率100%,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19人,其中:特扶10人。

